温州,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瓯名镇,历史悠久,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,素有 “百工之乡”、“南戏故里”之称。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。
“百工之乡”温州,积淀深厚,技艺精湛。传统技艺、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数量繁多,种类丰富,艺术形式璀璨多姿。现有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遗项目名录,3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145个项目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总数居全省前列。
温州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戏剧资源,是浙江省首批“传统戏剧之乡”。作为“南戏故里”,温州拥有11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项目,并有10多个剧种在温州民间传承着,活跃着,如温州莲花、温州鼓词、温州参龙、渔鼓、道情等等。
昆腔袅袅盈盈入耳,鼓词声声韵韵入味,为将温州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广播传入千万家,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携温州广播电视传媒共同推出“非遗知多少”专题栏目,FM100.3温州音乐频率“林晨慢慢说”带你走进温州非遗奇妙之旅。
若你错过了他,不要失落。不妨在此,细细聆听本期“视听非遗奇妙之旅”,为你介绍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畲族民歌。
畲族民歌
展开全文
季海波 摄
温州畲族居民,主要分布在泰顺、文成、平阳、苍南等山区。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,以歌为乐。男女相恋,以歌为媒;喜庆吉日,以歌为庆相贺;丧葬祭祀,以歌当哭;社会交往,以歌代言,关于历史传说也往往以歌传授。
畲族民歌,曲调抒情优美,节奏多变,饶有风味,极富民族特色。歌词多衬词与虚字。一般以四言、七言体韵文为一条,四句为一首。畲族人民擅长二声部重唱的唱法,人们称之为“双音”,畲族称“双条落”。畲族民歌讲究畲语押韵,不少人能即兴编唱,有的歌手可以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。 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季海波 摄
▏来源: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▏版式:晶晶
▏审核:李刚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